「聽說不少人玩完《還願》後就招來不祥喔!」
這是我和別人報告自己玩完後聽到第一個感想……朋友,你是否恨我很久了?
如各位所見,此刻好好活著!不過「還願」真的很重要,想當初去拜月老忘記和神明定下還願的內容,結果祂完全不理我,現在還是穩妥妥的一匹單身……
扯遠了!
2月在Steam上架後狂掃網路新聞平台,從故事內容到台灣禁忌、從畫面設計到求神拜佛,最後以一張「席維尼」的符咒飆上巔峰,然後戲劇性且無預警的下架!就是這麼威 ,就是這麼吊人胃口,惹得還沒入手的民眾一陣哭天搶地的哀嚎……與其自己嚇得手抖抖,一邊吃洋芋片一邊看我的文章不好嗎(彆扭)。
▲封面設計很帶感,像展開翅膀的蝴蝶,卻飛往陰間
《還願》(Devotion)是由赤燭遊戲(RED CANDLE GAMES)發行於Steam平台、對MacOS系統超冷漠的第一人稱視角恐怖解謎遊戲,如果你是被網路洗腦才得知這款遊戲,對這間公司毫不熟悉的話,或許2017年時你也曾被這部國產2D橫向式恐怖解謎遊戲洗腦過--《返校》(Detention)。這兩款幾乎都在未發行前便引起玩家關注,一上市即現身在各個遊戲實況的影片中,可說是有資格名留青史的遊戲公司。
繼《返校》以1960戒嚴時代的「白色恐怖」為背景,為沉睡在翠華中學的地縛靈女學生方芮欣找回生前遺失的那段過去,《還願》將解開在兩部遊戲中都很重視的「家庭」與「親情」其背後不堪的枷鎖,以「父親」的角度,一步步看自己如何毀掉一個家。
▲必推之國產解謎遊戲《返校》!
「不是不報,只是時候未到!」
凌晨12點不睡覺,硬是拉著家人陪我玩《還願》到將近4點,做出此等惡行,我的報應從一開始就來了!
安裝開始就頻頻出問題,嚇得我一度覺得有股不詳籠照全身,膽怯地說出:「這是徵兆啊,還是別玩了?」這種懦弱話。想的美!家人還是將手把塞給我,Game Start,但是報應還沒完!
第一人稱的操控視角,好處是身歷其境,壞處是無法眼觀八方,屬性為「遊戲黑洞」的我從一開始身處黑暗中的場景,東轉西繞、這邊摸那邊點,不僅第一個指示就找了五分鐘以上,還患上「急性3D暈」,差點沒把晚餐吐出來(就只是開個門而已是怎麼忽略的……🐢擋牆嗎),不僅如此,就算讓杜豐于重覆穿越各個年代的「家」拼湊出事情的頭尾,我到破關都還是不清楚這房子的格局,第二屬性「路痴」在第一人稱視角下暴露無疑!
▲杜豐宇in the house
一邊懷念《返校》親民的橫向式操作,一邊撞壁玩下去!
打開家門、走進家門,從頭到尾大致是這個模式。 據說《還願》後作力強的原因之一是它的裝潢和許多人家太相像了,跳出畫面都還卡在遊戲世界的感覺。嘛~1980年代的大門確實和我家同系列,杜家的浴缸也和小時候去外公家看到的一模模一樣樣,但循環太多次之後已經從麻痺到無感了,況且我最後根本忙到沒時間害怕--忙著犯路痴啊。
▲the door can see into your soul
不同年代、不同事件,逐漸推進劇情,每次打開門都是不同的光景--如果長一樣就是你卡關了--從牆上的海報、收音機的廣播、蒐集到的報紙、電視裡的節目,逐漸認識玩家操作的父親杜豐于是一位知名劇作家,妻子鞏莉芳則是歌手出道轉戰成為演員的當紅藝人,雖然為了養育孩子退出演藝圈,暫時停止星途上的腳步,欣慰的是女兒美心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,立志成為「和媽媽一樣的大明星」,從小參加選秀節目,受到眾人的關注與期待。
欸?這不好是挺好的嗎,是怎樣搞到家破人亡的?
我!當然是因為我啊!
▲老婆啊!咱女兒上電視了,快喊應援口號:「美!心!銅!錳!撒啷嘿~」
▲捏他「五燈獎」
▲快給我女兒再來一分啊!
遊戲中只要有關杜豐于的照片臉全被塗掉了,這還感受不到眾人對我的怨念有多深嗎!也或許是試境不到和杜哥的才氣與漏氣能相匹配的帥郎君吧(自我安慰一下)。事業下滑耍脾氣、空有大男人主義又不准妻子復出,女兒生病了你說你不陪她還去求神問佛,整天跟何老師你來我往的,要不是最後觀落陰到慈孤觀音面前戳眼拔舌,還以為這是個「感情裡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」的外遇故事。
《還願》確實很燒腦,不過燒的不是玩家而是遊戲製作的腦。赤燭在這部作品第一可見的Level Up是畫面精致,懷舊風格的高還度、傳統宗教儀式的貼心科普,隨著線索的挖掘,視角也在杜豐于和美心之間轉換,得知不同角色的感受,作為紅遍大街小巷的國產遊戲之光確實當之無愧……恩,大概75%。
▲哪個攝影師把杜哥我拍的這麼前衛的!行為藝術啊!?
▲這是女兒美心哦~妳臉會不會太方了?
沒有動畫過場,故事靠文字和對話帶出,線索看似複雜其實簡單易解,加上或許是現代遊戲越來越標榜真人語音,每個角色都加上配音或是真人演出,從杜家三口到何老師,從收音機到歌唱比賽節目「七彩星」(好杜哥,就你配的聲音最矯情最出戲),說是解謎遊戲更像在看一齣互動式電影,還是一部在穿梭年代、打開房門、觸發各種情節下,故事被切得相當零碎的電影,而且按不同選項並沒有多種結局,只會卡關而已。
另外……並不是說《還願》「加了很多」Loop的環節,而是它根本「重頭到尾」都在Loop啊!走在同一條走道、拿出同一把鑰匙、打開同一個家門,就連最精彩的觀落陰,為了換取女兒健康、平順、展望的未來,不惜拿起鐵器挖出自己的眼球、勾出舌頭為祭品……我,都還得重覆走上同一道階梯!
這玩法沒什麼不好,壞在空間真的很小變化不大,第一人稱視野更小,只能埋首於眼前的線索無法好好欣賞這空間的千姿百態,也有點膩,也許下次可以考慮視角切換的設計?(欸!許了願要還哦)
▲穿梭1975年、1976年、1980年代的門門門!
「你話不能這麼說啊~雖然格局一樣但場景不停變換,你忘了紙紥人、蠕動大蛇還有追星大媽了嗎?」
哦對,還有滿屋子眼球跟走道上的席維尼符咒,然後那個女鬼不是追星大媽,她(應該)是我老婆好嗎!不過其實我破關後,也只記得神出鬼沒紙紥人(不敢看它我傲嬌)、被美心毒死的紅龍、「八十八!八十八!」、擔心直視會被詛咒的慈孤觀音,啊,還有那瓶我拿不起來的洗碗精,應該是譴責杜哥都不洗碗的吧,夫妻吵架哪裡都是點啊。
總結來說,《還願》其實並沒有留給我什麼難忘的記憶點,故事不流暢又很好猜(家長的控制欲和神棍迷信早已不是異聞),角色話說太多又沒爆點,文件字小又多看得很辛苦,玩完,就真的只是玩完而已。這種跳躍空間、角色的敘事方式,其實與日本懸疑小說家湊佳苗的寫作方式雷同,不過她的小說以及《返校》精采的地方,在於縱橫交織的伏筆在最後一刻真相大白的衝擊和舒暢感,相對之下《還願》把這部份的體驗全留在背後的彩蛋分析,故事本身則平鋪直述。
▲蠟蠋給我插4插9的,是幫梁山伯的書僮四九過生日嗎
▲老兄,你是不是都不給老婆買缷妝油的啊
再給一次選擇,我還願意熬夜玩《還願》嗎?
「優秀的地方還是很優秀啦!」
《還願》令人敬佩和欣賞的優點其實大多在幕後的製作和設計。杜豐于為美心講童話故事時,玩家化身為畫風截然不同的故事主人公橫向闖關的模式很特別;觀落音時矇上紅布條的畫面,模糊的視線只透入些許光色,忠於現實與細心的程度可見一斑,牆上的傳單、布告欄、紅傘、釀製女兒紅等埋進的訊息和含意多到做完一個遊戲,團隊整個晉升成學究(網路很多彩蛋文章和影片,非常有趣),劇情其實也不壞只是分鏡弱,後來看了別人以順序方式講述整個事情的背景和過程,終於感受到這場悲劇的感慨。
▲豐饒神的風格很搖滾耶!
杜豐于他關愛家人卻選錯方式且聽不得勸,才會在同一個地方不停循環,直到認清自己對妻女所造成的傷害。他斥駁妻子的勸說--甚至在遊戲中將對方視為奪命女鬼--以為只要不停捐錢,向萬事神通的慈孤觀音獻上血肉,女兒的病情就會好轉,一家人又能回到幸福的時光。
如果能早點對心病或精神科有正確的認知,就會知道美心只是無法承受父母之間的爭執,和背負過分期待的壓力,她真正需要的是陪伴,但在1980那個年代,精神科的病人就等於腦筋不正常、或是被惡靈附身,殊不知走火入魔的其實是杜豐宇于自己。
還願(ㄏㄨㄢˊㄩㄢˋ)或是還願(ㄏㄞˊㄩㄢˋ),這雙關取的很有意思。求了神拜了佛,別僥倖如你所願還能不付代價;雖然今生搞砸了,但曾經生為一家人,開心過也幸福過,若有來世,你還願意嗎?
這裡不得不提到「江東昱」,擔任《返校》的劇本、《還願》的製作人,巧妙利用「還願」的諧音寫出〈碼頭姑娘〉的作詞人,對你致上最高敬意!
▲慈孤觀音現身了!
▲噁啊……
其實在2017年狂吹《返校》熱潮時,就有消息指出下一部作品會是點擊式解謎文字遊戲《諾爾》(Stay with me),與臥病的老人回顧那些曾經的日子,是帶有溫度和惆悵的心靈作品,結果《還願》就先蹦出來了!拜託《諾爾》不要胎死腹中啊,就算這次要徹夜破關我也願意啊!
▲就算無法回報期待,你還願意帶我去玩嗎?
▲《諾爾》(stay with me)撐下去啊!
※本文字版權為本人所有,非經同意不得轉載,謝謝。